她的名字在25-60岁的台湾女性中,几乎人尽皆知。10岁时,以“光虹”为笔名,在“中华日报”儿童版发表文章。还不到20岁的年纪,她已是报纸副刊的主笔。
她被誉为台湾文坛的才女、文坛的“维纳斯”。她就是著名的畅销作家,出版人又最传奇的癌症患者曹又方。
林清玄说:在她的面容上看见了观世音;胡兰成说:早就看穿她是一个男性灵魂寓于女性肉身的人。
而她自己则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大胆、顽强、时时与自己闹革命的人。2002年冬天,台湾一家六星级酒店里,到处都是金色气球和鲜花,弹奏着和爱情有关的钢琴曲,知名人士盛装前来,似乎赴一场华丽的舞会。
左起曹又方,王碧莹,胡因梦,李湘
而这一天,是曹又方为自己举办的葬礼。她恐怕是第一个活着给自己开追悼会的人。
1998年,曹又方被检查出恶性癌症,手术后化疗六次,一下子瘦掉十几公斤。她决定给自己办一个好玩的葬礼,叫做快乐生前告别式。
她说:“人一死,大家去致辞,都会说很多好话,这个人突然伟大了很多倍,这些好话我应该活着听到。”
然而她的传奇经历并不止于此……
曹又方很小的时候,就是一个被爱宠坏的孩子,姐姐比她大12岁,父母因为生儿无望,便把全部的宠爱放在这个小女儿身上。因为从小是家里的重心,曹又方生就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泼辣性格。
然而这一切都在13岁发生了改变,那年母亲患病去世,同年她就开始写小说,父亲仅只一年便娶了继母,她难以接受,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。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她,每天凌晨4点便起床,赶在父母起床前出门上学,以避开父亲逼着喊的那一声“妈”。
考上台湾女中后,她更加叛逆了,常常逃课,被老师罚站走廊,发型和穿着总是特立独行。大家给她取外号叫“逆女”,她说:“叛逆,只是不流于世俗!”压抑悲痛情绪无法解脱,她便把悲愤流于笔下,用营造的虚幻童话来修复心灵的创伤,不到20岁,她就以作家身份出道,外表温婉,气质灵秀,成了众多男作家的梦中情人。
小说家七等生曾形容她:“巨大的眼睛闪着琥珀的光芒”。26岁她跟小他7岁的男人恋爱,奉子成婚,但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一年,对于这段短暂的婚姻,曹又方自己评价道:“写小说写得来劲,婚姻和带孩子都不及格。也没有一个男人会愿意跟这么暴躁、霸道、喜欢指挥操纵的女人在一起。”
走出婚姻的围城,她并未失去爱人的能力,也勇敢地恋爱过许多次,却都造化弄人,没能修成正果,她也清楚这样的个性害惨了她,但就是改不了,“就是别扭,就是个性,就是死不肯妥协。”
再后来她看透彻了,她说自己必须在婚姻和事业中,做出一个选择。
而这样特立独行、反叛个性的风格,也自然体现在了她的作品中,因为思想新颖开放,许多作品又涉及爱情和女性,她的书很快畅销,成为畅销作家,这样的叛逆性格还吸引了许多女性,被奉为“爱情专家”、“情感专家”。
她经常解答大家的问题,认为在这个时代,作家要担负起爱情的导盲。她不赞同时下流行的快餐式爱情,她说,自己用咖啡豆磨出来的咖啡,才是最好喝的咖啡,速溶咖啡是永远无法与之相比的,爱情也是一样,过程中的羞涩与感念是最美好的时刻。
就在自己的事业攀上巅峰,开办13个报刊专栏,成为行业最高的编辑、职业经理人,在台湾及世界各地拥有广泛读者的时候,曹又芳又做出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,抛开一切去纽约读文学课程。
“我向来一切自己做主,想吃什么吃什么,想去哪里就去哪里,这一点我对得起自己。”在美国期间她沉稳学习,安心收获,文学、音乐、心理学……甚至制作寿司都学出心得,“没有正式学位,可是学到的东西比大学四年都划算。”在纽约十年,工作、生活、写作齐头并进,她完成了三部优秀的长篇小说。
在80年代,是她将两岸的作家和作品连接起来,成为海峡两岸文化的桥梁。10年后,她又从美国回到台湾,历任多家报纸,杂志,出版社的总编辑,社长和发行人。她曾一手创建的出版社,时至今日仍是台湾最大的出版社之一。
一有空,她就像个好奇的猫,喜欢满世界地乱跑,有人问她为什么闲不住,她毫不介意地回答:“因为我没有牵挂。”“跑遍全世界,读万卷书行万里路,这样才可以写出精彩的人生。”
而她的这一梦想,却在1998年圣诞节前一天“破灭”,她正准备和朋友开party,却毫无先兆地,被检查出卵巢癌晚期,这是妇科癌症里致死率最高的癌症,有可能生命不会超过一年半,医生告知她必须马上住院做手术。
拿到诊断书时,曹又方想的不是自己的病情,而是圣诞派对怎么办?结果第二天圣诞Party照常举行,好友们都忍不住痛苦流涕,她却相当淡定还安慰亲友。宽慰他们:“台湾人得癌几率很高,自己得病不算冤枉。”
曲终人散时,她告诫朋友不要浪费食物,而且还让她们把大束的鲜花也捧回家,因为第二天她就要住院了,她怕将要绽放的鲜花,无人欣赏。这种时刻,她关心的居然是这种细微小事。
面对这样的打击,每个人都会无法忍受,会去抱怨命运的不公,她也同样质问过上天,她总是想,自己生活规律,早晨6点进健身房,每周打3次羽毛球,不抽烟,不喝酒,吃饭都少油不加味精,这么注重健康,怎么就得了癌症了呢?
后来她慢慢想明白了,是她的性格决定了自己的命运,她从来不诉苦,压力自己抗,凡事求完美。
她重新思考起自己的生活方式,她觉得癌细胞不仅仅是敌人,也是身体的一部分,在它没有退出之前,只能妥协,另谋‘和平共存’之道。
虽然一个人的身体生病了,但是却可力保心灵的健康。之后她就把每一天,都当作人生第一天,把每一天都过得从容而精彩!
那时,儿子在美国留学,她身边没有一个亲人陪伴,只能自己打自己的仗。生死关头,她仍然特别地理性,后来的手术切除了,一个直径20CM的卵巢肿瘤,也摘除了她的卵巢,输卵管和子宫等。
手术后,迎接她的就是残酷的化疗,半年内,她做了6次,人瘦了十多公斤,头发全掉光了,可她却仍然热爱生活,热爱世界,头发掉了,她就戴上帽子,笑话自己个子矮小,像香菇。
她经常涂口红,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,她还强迫自己运动、吃东西、练气功,让护士推她到台大医院旧楼,去看新郎新娘拍婚纱照。
她说尽管她病了,可这个世界依然美好,依然运转人们依然恋爱,依然结婚......
每次化疗结束,她会失踪好几天,找一个偏僻的村落,走山路、吃野菜、泡温泉。在自然中,她感到身心愉快,像个孩子般单纯而快乐。
在这样的生活和心态中,曹又方不仅度过了医生宣判的半年生命,而且病症的状态一天比一天稳定。
然而2001年春,不幸再次降临,她的卵巢癌复发,卵巢癌本就是妇科癌症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,一旦复发,治愈的机会渺茫。
这一次即使再乐观,她也有些慌了,她被死亡的阴影笼罩住,胸口闷痛,感到极度地绝望。她连吃了10天安眠药也无济于事,就在这个苦不堪言的过程中,她回想起年少喜欢读的庄子,“善其生者善其死”,庄子面对死亡尚能击缶而歌。
“死亡仅仅是另一个开始,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对死亡的恐惧。”
看透生死后,她心态再次变得平和,她的灵魂已经进入豁达的境界,再次手术后,她立即决定停止化疗,她开始奋笔疾书,《淡定、积极、重生》,她要记录和癌症抗争的全过程,她要挑战5年23%的存活率。
她和一群朋友四处游玩,玩到最后不知要再去何处,便在世界地图上点指一下,点到哪里去哪里,玩得很是快乐,并且留下名言:“一个人一生中如果一直做他喜欢的事,而且在正做这件事时死掉,那是很幸福的事。”
她从不掉泪,似乎无所畏惧,只有一次单独跟朋友走在住处附近,她说:连乳房都不见了,好友听了心如刀割···
2002年,一封她本人亲自签名的请帖送入各位好友的手中,亲朋好友们接到通知,以为她要开作品精选集发布会,结果一到会场,无不为之震惊“曹又方快乐生前告别式”几个大字映入眼中。
她生前为自己开追悼会,不是为哗众取宠,不是要干惊世骇俗的事,她是深思熟虑后,乐观的要把控自己的人生。“葬礼"上曹又方黑裙曳地,肩上停留着一大朵鲜红玫瑰花。由作家吴淡如和艺人陈鸿担任主持,好友走上前一个个说完想说的话,与她拥吻告别。
正是这种主导自己人生的心态,让她的病情竟然奇迹好转,医生检查各项指标正常,2008年她和好友一起庆祝,抗癌成功10周年。
她就是想让世人看到她的坚持,原来癌症,也没有什么好怕!这场大病不仅让她心境得到升华,也重新收获了生命中珍贵的亲情。
在美国长大的儿子李炜,和她的关系一向淡漠,儿子经常跟她吵架,妈妈的乐观与斗志,重新唤醒了久睡的亲情。
一场病痛母子亲情终于化冰,然而留给她们的时间却不多了。
2009年3月25日,任谁都不会想到两次成功打败癌症的她,却没能打败突如其来的心肌梗塞,而猝然告别了这个世界……
生前在告别式她还交代,因为一生写作,出版用纸太多,身后打算树葬以作回馈,足见她的乐观、幽默。
十年抗癌,她有一颗很硬的心,她深刻了然死生离别,把癌症当做礼物,用最柔软的姿态,为自己举办快乐的葬礼,9年前,乐观的她走了,今天为大家讲起她的故事,是愿每个人都能,把握时间,活在当下,该爱的都爱了,该给的都给了。
死亡,是人的必经之事,不需为它多虑,人活着的时候只需,用心活、仔细活、快乐活!